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题目
宗信李沆1088年12月8日 北宋 · 苏轼
 出处:全宋文卷一九七七、《苏文忠公全集》卷七二、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卷二 创作地点:河南省开封市
真宗时,或荐梅询可用者。
上曰:「李尝言其非君子」。
之没,盖二十馀年矣。
欧阳文忠公尝问苏子容曰:「宰相没二十馀年,能使人主追信其言,以何道」?
子容言:「独以无心故耳」。
轼因赞其语,且言:「陈执中,俗吏耳,特以至公,犹能取信主上,况如李公之才识而济之以无心耶」?
时元祐三年兴龙节,赐宴尚书省,论此。
是日,又见王巩云其父仲仪言:「陈执中罢相,仁宗问:『谁可代者』?
执中举吴育
上即召赴阙。
乾元节侍宴,偶醉,坐睡,忽惊顾拊床,呼其从者。
上愕然,即除西京留台」。
以此观之,执中虽俗吏,亦可贤也。
育之不相,命矣夫。
然晚节有心疾,亦难大用,仁宗非弃才之主也。
王楚王合以庶长孙袭封议熙宁三年六月 北宋 · 韩忠彦
 出处:全宋文卷二○一六、《宋会要辑稿》帝系四之二三(第一册第一○四页)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二一二
古者袭封之法,子孙承重,皆以嫡相传。
今详令文之制,与古稍异。
若无嫡孙,而有嫡曾孙,则舍曾孙而立嫡子之母弟;
若无母弟,又立庶子
以此知亦许推及旁支,常以亲近者为先也。
今令文称:无嫡孙、同母弟,则立庶孙。
以礼典与《五服敕》言之,诸子之子,除嫡长外,皆为庶孙。
既云立庶孙,则当于诸房庶孙内择其长者一人立之。
盖王视孙恩亲等也,庶孙比曾孙,行尊而属近故也。
今若专以嫡房妾子为庶孙,则别房子孙当以何亲名之?
窃详当时立法之意,若专主嫡房妾子,则必曰嫡孙庶弟,不应统云庶孙也。
既指王而统言庶孙,则通于诸房明矣。
今庶孙见存,偶因嫡孙房兄弟皆亡,遂弃庶孙不立,而下传曾孙;
或不幸又无曾孙,只有别房庶孙,岂可便作无后国除乎?
不惟人情未顺,切恐深违法令之文。
况续奉旨依令敕详定,臣等谓诸房之孙合依《五服敕》通为庶孙;
既无嫡孙、母弟,依令文立庶孙传袭。
秦王长孙承亮、楚王长孙从式定袭封。
王继忠景德元年闰九月乙亥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三
石普以卿实封入奏,备已详悉。
所云望遣人通和事,朕君临大宝,子育群氓,常思息战以安人,岂欲穷兵而黩武?
边防之事,汝素备知。
向因何承矩上言,乞差使往,其时亦允所奏,尔后别无所闻。
相次边陲,复兴戈甲,今览封疏,深嘉恳诚。
朕富有寰区,为人父母,傥各谐偃革,诚亦协素怀。
手诏到日,卿可密达此意,共议事宜,傥有审实之言,即附边臣闻奏。
按: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二三二。又见《宋会要辑稿》蕃夷一之二九。第八册第七六八七页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五七,《辽史》卷八一《王继忠传》,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二四。
王继忠景德元年十二月戊子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三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二三二
北朝人使□回,寻令继昌同去,备陈书誓,明达诚怀。
两朝既议于欢盟,百姓必期于安堵。
遂令诸州放出老小,各遂营生,仍戒诸路部署州军,不得更出兵马。
今据逐处奏报,人民却有惊扰,移入州城
虑是所在乡村不逞之辈,或北朝流散从人,侦知不出军兵,遂结党类,恣行骚动。
已命署司量出兵甲,剪除贼盗,安抚人民,若遇北界兵,并令具述事意。
卿可以此达于北朝,若有探骑游兵,请即抽取,免令相见,或致难明。
仍闻北朝诸寨幕之中,犹带老小前去,流离愁叹,诚可悯嗟。
卿宜细具敷扬,尽令归复,共守和平之义,免伤南北之情。
同卜岁寒,不渝誓约。
王继忠景德元年十月丙午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三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二三二
今月二十六日石普遣人赍到卿重封奏状,知已领得近降手诏,及言所议通和,固已端的,乞早遣一人到此商量。
再阅奏陈,备已详悉。
顷从边事,因亏玉帛之欢;
既绝使人,遂构干戈之役。
两地之交兵不息,四方之受币寔多,疆埸未宁,岁月兹久。
今卿再形奏状,将议修和,保高议于欢盟,垂永图于家国,安民继好,今古美谈。
况朕自守丕基,常思远略,务诞敷于文德,岂专耀于武功。
睹此来音,固叶素志,已议专差使命,致书大辽,止于旦夕之间,令自旦冀前去。
卿可具言此意,请谕巡逻之人,候见所遣使车,立令防援引送。
俾一价之使,无或稽留;
冀两朝之情,得以通达。
王继忠景德元年十一月庚午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三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二三二
葛霸等以卿奏状来,曹利用往,兼报卿令人援接前去,寻闻道路艰阻,尚在天雄。
今有付利用手诏,同封付卿,便可闻于大辽,遣人赍送接援付彼。
王继忠景德元年十一月甲戌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三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二三二
继省来章,专候使命。
昨自孙崇等回后,寻降手诏与天雄军,令速发利用往彼。
张皓到阙,再览卿奏,果称天雄军以未奉诏旨,尚且稽留。
今再降诏命,令赍去勾取,候利用才到大辽,可令赴阙。
王继忠景德三年三月癸卯 北宋 · 宋真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二二七、《宋大诏令集》卷二三二
近因信使,并省奏封,备悉平和,无忘眷瞩。
韩国华等奏:昨时初到彼,卿托寄附家书内,乞朕专差使命,别发书题,达于北界,俾卿归国。
其书即不曾赍到。
朕闻此意,颇惬于怀。
于卿之情,无所不可,其如誓书之约,各无所求。
质之于神明,告之于宗庙,傥少渝于大信,是有罔于上穹。
若国母以卿首遭逢,特许归复,候卿到阙,则当专驰使币,厚达谢仪。
谅惟尔诚,洞达朕意。
赐耶律宗信袭衣金带诏乾兴元年八月辛酉 北宋 · 宋仁宗
 出处:全宋文卷九四二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九九
枢密院每岁送契丹礼物,耶律宗信亦以袭衣、金带赐之。
为秦王楚王立后事奏熙宁三年六月十四日 北宋 · 陈荐
 出处:全宋文卷一○五二、《宋会要辑稿》帝系四之二一(第一册第一○三页)
秦王楚王之后,各无嫡子、嫡孙及同母弟亦无庶子传至庶孙,诏依令敕详定。
臣等谨按令文: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,若无嫡子及有罪疾,立嫡孙;
无嫡孙,以次立嫡子同母弟、立庶子
庶子,立嫡孙同母弟;
无母弟,立庶孙。
曾孙以下准此。
窃以国朝近制,诸王之后,皆用本宫最长者封公继袭。
今来新制,稽古改正,祖宗之子并令传嫡袭封。
按令文传袭之法,莫不以嫡统为重,若不幸无嫡子及有罪疾,始许立嫡子同母弟。
无母弟事不获已,乃立庶弟,然亦不离本统。
其言庶者,别妾子之称,故下言嫡孙同母弟,次言庶孙,是别本房妾生之子,与上文庶弟之义同也。
夫兄弟一体,同父异母,不序长少继祢,与祖不离本统,是重嫡之义也。
若无庶孙,则曾已下准此,令文之明据也。
以礼传言之,为后者四:有正体而不传重,嫡子有罪疾是也。
有传重而非正体,庶孙为后是也。
有体而不正,庶子为后是也。
有正而不体,嫡孙为后是也。
然皆不敢舍本统而及旁支也。
晋范宣议:「嫡孙亡无后,则次子之后乃得传重」。
由此言之,须嫡房已绝,方许次子之后承之,况嫡房自有曾孙者耶?
以《五服敕》言之,凡为后承嫡者,虽曾孙元孙与孙同,则庶孙包于其中矣。
后总言为庶孙者,谓正服也,岂可通入别房之庶孙,而谓之承嫡耶?
若以行尊而属近者为当立,则令文何以先母弟而后庶,不以长少为序?
若以恩亲等者为当立,礼传何以受重者不以尊服之?
借使本房有曾孙而立别房之庶长,则是嫡统无故而废之也,于义安乎?
推情求理,宜以本房之庶孙继祢与祖,无庶孙则下传曾孙,不离本统而袭封,于礼为是。
臣等今定夺到秦王楚王各无嫡子,无嫡孙,无嫡子同母弟,无庶子,无嫡孙同母弟,无庶孙,无嫡曾孙,无嫡元孙,无嫡曾孙同母弟。
秦王之后,合立庶曾孙克继。
楚王之后,合立庶曾孙世逸。
其克继、世逸,祖父皆嫡。
大隐楼为妹夫罗宗信 元 · 周巽
七言律诗 押覃韵
卜居栖迹在城南,朝市纷纭不肯谈。
树下鹤归唯见一,花前凤舞自成三。
窗含远岫明如玉,槛俯长江秀似蓝。
身在耆英图画里,酡颜日日带春酣。
严太仆宗信 明 · 曹义
七言律诗 押庚韵
三十年来侍禁庭,迁官又喜列名卿。
朱衣象简辞龙衮,疋马双旌出凤城
望入秦关烟树迥,路经汉畤暮云平。
当年司牧称毛仲,莫使前人独□名。